二来知人善用。
有此二者,称王称霸已非难事。
但若说更为难得的才能,其实也是有的,便是敢于放权,冒险去培养部下,给与机会,让他们的能力亦随着势力的发展同步提高。
而这,很多时候也是割据政权的君主和大一统王朝至尊的差距。
李世民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便是觉得从曹操南征北战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智慧来看,军事能力算的上优秀,做一个将领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作为帝王来说,曹操是有不足的的地方。
所谓的帝王术,无非治民,治吏、集权,取才四者。
其他不论,单论治吏而言,曹操便有所欠缺。
治吏者,便是管理文官武部的手段。
汉末是士族豪强的天下,几乎每一方的诸侯,都有他们的力量左右着政治局面,曹操这边亦未能例外。
其政权中有大量来自士族豪强的阶层,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颍川钟氏的钟繇,颍川陈氏的陈群,河内司马氏的司马防、司马朗、司马懿,弘农杨氏的杨修,清河崔氏的崔琰,此外还有郭嘉、程昱、王朗、蒋济等等出自士族的人才。
只是曹操一方面任用士族人才,一方面又始终对士族豪强抱有忌惮,属于一边打击,一边重视,很是纠结,最后反而落了个两边不讨好。
毕竟没有人是傻子。
另一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那就是武将方面。
乱世之中兵权最为重要,曹操手下掌控兵权的清一色是其宗族,也就是谯县曹氏及夏侯氏。
这其实无可厚非,若在能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倾向自己的亲故,毕竟这是天然的嫡系,忠心最有保障。
说到底不是人人都和王政一样,有个逆天的系统帮忙锁定忠诚,思想钢印。
可事实证明了曹操的这些宗族能力实在有限。
夏侯渊是白地将军,夏侯惇毫无战功,只有个曹仁勉强算得上名将,但也是守城上表现不俗,野战进攻上其实也没有特别出色的战绩。
这些人能牢牢压在张辽、张郃的头上,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再看看大一统王朝的帝王们,单说一个刘邦,在放权,用人上的魄力就远非曹操可比。
知道了韩信的能力后,刘邦立刻便让其成为武将之首,且拥有独立的兵权,这才能创下七年内便一统天下的伟绩。
若是和曹操一样,任人唯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