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是世家,如江夏黄氏,代表人物黄琬,曾祖父是尚书令黄香、祖父是太尉黄琼。
有的人是寒门,起码也算祖上阔过,如南阳黄氏,代表人物黄盖,老祖宗黄子廉做过南阳太守,哪怕生活艰难贫寒,一出道便能担任郡吏,再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
黄忠的祖上是谁?不知道,查无其载。
那就不用问了,肯定是泥腿子么!
这便是黄忠前半辈子为何默默无名的真正原因!
他的出身太低了,寒门都算不上!
而作为宗室后裔、当世名士、八骏之一的刘表,也认同了这个观点,更立刻便后悔起来,不该一时冲动啊,给黄忠一个这么高的官啊。
后面一番思忖,刘表又暗自庆幸起来,不幸之中的万幸,如今这中郎将也不算很金贵了。
在两汉的传统军制里,中郎将其实是个很高的官衔,在将军之下,却在校尉之上,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
当然,到了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而如今的东汉末年呢?
其实含金量也少了很多了。
这其实也是非常好理解的。
和平时期,战事比较少,大家都是熬资历熬出来的,官职就那么几个,得到的人寥寥无几。
然而黄巾起义爆发后,由于持续不断的军事活动的需要,原本经常受差遣征伐平叛的中郎将,自然得到了大量的授予,广泛的参与到军事活动之中。
这其中,董卓率先开了个坏头,把“中郎将”不要钱”般的漫天乱洒。
《后汉书.董卓传》载:
“(董卓)乃使东中郎将董越屯黾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以御山东。”
董卓为了抵御关东诸侯联军对其的讨伐,设置了大量的中郎将布在诸县以御敌,当时中郎将数量之多可想而知。在此之后,各个势力也纷纷大量认命自己的部下为中郎将来领兵,以适应这一时期连绵不断的军事活动的需要,这使得中郎将在这一时期快速的散阶化。
正是由于董卓这位有举荐之恩的故人已提前做了表率,刘表后悔之后,便下了一个决定。
命黄忠和刘磐一起驻军长沙攸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