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头,已是进入口若悬河的状态:「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些许小恩小惠,岂能与兼弱攻昧,顺天而行的煌煌大道,大义所向相提并论?」
「荆州乃天下之腹,此时北方纷争未定,正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他日曹操和袁绍分出胜负,便再不会坐视不理!」
「州牧若觉有愧刘表,他日问鼎之后,再对刘表和其子嗣封以大国便是。」
王政原本想让鲁肃给他找到一个让刘表只能「借粮」的办法,可在鲁肃看来,这借粮和买粮其实没有多少区别。
能买粮不欠刘表人情自然最好,便是欠了人情又能如何?
在争霸天下这等大事面前,什么恩惠,信义都是小节,无足轻重!
不但王政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旁的郭嘉,祢衡,张昭乃至陆绩等人听到现在,也终于听明白了,也都深以为然。
即便是看鲁肃不顺眼的张昭此时也不得不承认,眼前的这个小官其实是个极为难得的政治家人才。
能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说明他有一定的见识...
能分析的这般头头是道,说明他有一定的才华...
而最后这一段话,更说明了他具备了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最需要的两个素质...
不要脸,以及如何「名正言顺」的不要脸!
王政连受了鲁肃几顶高帽子,又是「州牧之锐」,又是「州牧之贤」的,他也的确是求贤若渴、爱才心切,因此即便自家所关心的「如何能不忘恩负义」在鲁肃嘴里成了「支微末节」,却是也与张昭一样十分认可了鲁肃的能力,所以并不恼怒反感,索性顺着鲁肃的话锋问道:
「你方才认为与袁绍结盟乃是上上之选,这个结论的根据是因为你认为袁本初会成为北地群雄最终的胜利者,既然如此,咱们与其结盟,不成了是与虎谋皮么?」
一旁的陆绩也是这般想的,闻言大点其头,提出了与鲁肃不同的意见:「主公明见,鲁法曹所言「远交近攻「臣深以为然,此我扬州长远之重策,然则是否选择袁绍却是未必,曹操如今形势不如袁绍,却有名器在手,袁绍的威胁更大,为何不先与曹操联手,一起消灭袁绍呢?」
「等解决了袁绍之后,再去对付曹操,这样是否更容易水到渠成?」
「陆郡守此言差矣。」
刘晔突然插口道:「恰恰是曹操如今有天子大义,咱们方才绝不能与此人联手。」一旁的鲁肃亦沉声道:「正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