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说的不错。」郭嘉颔首:「袁本初其意如何,昭然若揭,那此事对主公而言,利弊如何?」
对我而言利弊如何?
王政思忖片刻,哈哈一笑,「本将自然是乐见其成的,甚至要举双手欢迎才是。」旋即恍然大悟,「本将明白你的意思了。」
之前鲁肃便分析过当今天下的形势,对于如今的王政而言,最好便是鼎足江东,在北方群雄未曾分出胜负之时,趁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
说白了便是让别人去做鹬蚌,争个头破血流,斗个你死我活,他去安稳发育,做那个准备捡便宜的渔翁罢了。
可问题是,想要隔岸观火,想要闷声发大财的人,不仅是王政一人...
曹操也是这么想的啊。
这也是他一见袁绍不满,便主动将献帝所赐的「大将军」让位于袁绍,自领司空的缘故,甚至不久之后,即将会让献帝正式任命袁绍督冀、青、幽、并四州,算是官方承认了对方对这四州的统治。
都拥有了天子正朔这张王牌了,为何曹操还要在面对袁绍时屡屡退让?
一方面是实力目前的确不及后者,正面刚胜算极小,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忍气吞声,说好听点便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
另一方面自然是这几年的王政在南方一番捣鼓,可谓风生水起,曹操自然不希望自家和袁绍争斗升级,导致两败俱伤,这岂不是便宜了那个竖子?
原本的历史上,一方面是曹操的忍让,另一方面是公孙瓒意料外的坚挺,始终拖住了袁绍南下的脚步,这才给了他一定的时间发展势力,在建安三年和建安四年,分别做了几件大事,如擒杀吕布攻克徐州,收复臧霸遣其入青州,三番四次攻打南阳,最终在官渡之战前收服了张绣。
攻克徐州,增加了曹操的势力,张绣带着南阳举郡投降,则是解决了其的后顾之忧,遣臧霸去青州,是对袁谭形成牵制,可以说正是在这几年的时间,曹操一直在努力缩小与袁绍的实力差距,为了即将到来的那场决定北地归属的大战做足准备。
但如今一切都变了。
较之原本历史,公孙瓒的败亡大歩提前了足足两年,至于徐州更是落在在王政的手里,如今曹操和袁绍的实力差距比官渡之战时自然更大!
眼下的形势便成了王政希望袁绍打曹操,曹操则希望袁绍打王政,至于袁绍,自然是两个都想收拾,但是谁先挨他的正义铁拳,尚在斟酌之间。
但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