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后,当帝国的历史研究者们尝试向大众阐述那场大战时,他们不会纠结于开原军到底斩杀了多少敌人,攻陷了多少城池,收获了多少财富。这些学院派历史学家,会从更深远的角度讲述辽西之战,赋予此战崇高的历史意义。
在一本帝国早期征战年鉴中,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辽西之战)是太祖以夏变夷之策在蛮族地区(指十七世纪伪明统治区)首次成功作用,这场战争犹如黎明前的启明星,给蛮族黑暗大地带去光明,自此以后,帝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如果觉得年鉴行文描述枯燥乏味,读者诸君还是追随平辽侯脚步,回到泰昌三年的辽西战场,去亲身感悟帝国早期崛起时的峥嵘岁月吧·····
泰昌三年正月。
开原、女真、朝鲜、蒙古各部人马陆续抵达抚顺,数十万军民以泰山压顶之势,威逼辽沈。
道路之上,兵马粮车络绎不绝,不断有偏远地区的部落山民加入这支队伍。
到正月十二,以三万近卫军为核心,抚顺城下,已聚集起一支三十万人左右的庞大队伍。
三十万这个数字,比之前努尔哈赤攻打沈阳时的女真蒙古联军数量,还要多出一倍。
历史发展到这里,明眼人都已经看出,屠龙少年蜕变为龙。开原彻底取代后金或是满清,成为威胁大明的强大势力——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
为严明军律,行军途中,战兵代表和训导官不断给战兵做宣讲,反复强调军纪。对于这些百战精锐,此类宣讲未免多余,不过对那些第一次参战的各族壮丁,在大战爆发前,让他们深刻了解开原军律,明白刘招孙到底是什么人,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根据开原军律,随军参战的外番和汉民,只要违反军律,不论劫掠财物还是骚扰地方,一经发现,便立即斩首。同时,对那些擒杀辽西哨马,立下军功的人们则进行嘉奖,当场发银子。
正月间,从开原到抚顺的官道上,每天都有镇抚兵在忙着行刑,砍杀那些触犯军律的壮丁,火兵们将一颗颗人头挑在长杆上,跑到连绵不绝的壮丁队伍中间示众。
恩威并用,杀伐决断,这便是刘招孙治军的不二法门。
等到九百多颗人头落地,随军参战的人们对开原军律有了更深刻直观的认识。
尤其是那些首次参战的外番壮丁,目睹眼前所见,又听一些参加过浑河血战的部众说起平辽侯怒斩三千蒙古外番的事迹,各人早早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