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小麦开镰收割。
大家估算着时日,考虑怎么办。
“再走上十二三天就到大同路,他们小麦还没收,咱是等着他们收小麦帮忙,还是直接离开?”
又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朱樉再次问里长。
“殿下可是往了提前告诉他们倒春寒让他们催苗的事情?催苗耗费人力,若他们照着做了,咱到地方的时候,差不多就该收获了。”
里长提醒朱樉,大同和北平那里之前派人告诉,太子下的令。
接着他又叹口气:“这么做的后果,就是缩短了生长周期,产量降低,咱们过去帮忙收割,再翻耕土地,指导他们一下,快点把大豆种下去。
而且跟高粱一起套种,教他们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咱的一部分队伍先去北平,同样是帮北平那里的百姓收割、翻地、套种。
若他们的小麦废了,自然是种水稻,让朝廷免去田赋和劳役,甚至从其他地方调运粮食补贴。”
朱标颔首:“只得如此,至少还有预案,总比到时候发现情况,手忙脚乱要强。”
其他将领跟着点头,反正他们对这方面了解的不多,头一次听到大豆和高粱一起种的。
他们以前只了解下丘村最先进行水稻黄麻套种和油菜籽苎麻套种,必须有大牲口帮忙,肥追得上才行。
后来山东大旱,让山东的百姓在麦茬上种大豆,产量低,但节省人力,有收获就好。
眼下是看队伍的劳动力多,不要小麦茬,直接掘掉,立即套种大豆、高粱。
果然神奇,队伍里有下丘村的人在,确实叫人安心。
……
同样的晚上,朱元璋又到外面吃串儿,这回他叫上危素与刘伯温,顺便喊了曾鲁。
曾鲁与危素熟悉,两个人一同修元史,当然,大家都熟悉。
朱元璋没让孙贵妃来,只带着马皇后,孙贵妃去太子府陪太子妃说话,按照进度,太子短时间内回不来,雄英再有一个月便两岁了。
应天府的五月下旬更暖和,天气又好,如果下雨,可麻烦喽!
今天朱元璋点了烤肉串儿,喝啤酒,要冰镇的。
“半月不见,大家气色都不错啊!”朱元璋笑着与刘伯温和危素打招呼。
两个人得到了他的实话,放下心,情绪好了,身体就跟着有变化。
尤其是刘伯温,他不但心情好,吃喝也好,一家人住在下丘村,洗澡、上厕所都方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