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也是赶上了好的时候,除了多极格局以外,还赶上了殖民主义的末班车,资本主义危机集中爆发期,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矛盾爆发等等,处在时代风口上,才是东非成功起飞的根本。
朗富尔特接着说道:“目前我国人口主要集中赤道周边区域,包括中央(赞比西和刚果南部为主)和波西米亚工业区(津巴布韦为主),东部沿海(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沿海为主)和西部沿海(安哥拉沿海为主),占了全国人口的六成。”
“紧接着的人口集中区域分别是大湖区和南方,最后才是北方和西南等地区。”
“工业人口集中在全国的中南部高原和沿海地带,以莱茵市为中心,在全国呈现多个经济和工业核心区域。”
东非经济发展的问题,一般表现为南北方向的不平衡,这也是四五期间重点发展大湖区的主要原因。
当然,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经济等因素综合考虑,严格来说大湖区并不真的属于北方,而是最靠近北方且有发展潜力的地方。
这也很好理解,就像前世远东帝国的西部大开发一样,实际上政府真正重视经济领域开发的却是关中和川渝地区。
东非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庞大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上,肯定不能学习如今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那种各个地区雨露均沾的模式,也不能学习俄国那样过于将资源集中到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少数几个地区的模式。
欧洲各国经济发达,且地域之间经济相对平衡,但这是其历史和政治等因素决定的。
就比如德国,德国虽然成为了统一国家,但是那些被德国统一的邦国和自由市权利依旧很大,加上德国地形制约,尤其是南部区域的盆地和河谷地带,容易造成资源的集中,所以形成了慕尼黑,斯图加特等区域经济和工业中心。
而且欧洲的国家林立也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不管英国,法国还是德国等欧洲国家,其建设都以本国为核心。
这样一来,欧洲的铁路,公路和水网就形成了多套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尤其是对欧洲这个整体而言更是如此。
尤其是各国的边境区域,原本只需要一条铁路或者公路,但是因为各个国家的不同战略,可能就造成重复建设。
而沙皇俄国那种城市发展模式,显然对东非更没有学习价值,毕竟俄国除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周边,还有乌克兰东部以外,其他地方几乎都是贫困的的农村地区。
发展十分不均衡,这也是俄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