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
一句话就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窗外,茶楼内登时也安静下来,但见京兆府这次一次出现两名到名衙差,到了前十四名,不再只是一名衙差出来报喜,而是一次派出多人,有的负责敲锣打鼓,有的负责喊话报喜,分工也是很明确。
“宁州郡大仓县刘安宇刘老爷,高会试贡士第十四名,喜传万家!”
这次报喜的人,不但将考生的姓名和籍贯报了出来,还多了吉祥话,这也足见朝廷和庙对于会试前十四名的重视。
唐解问道:“这刘安宇是谁?”
没人听说这刘安宇,但纪宁却能准确说出来:“刘安宇虽然籍贯是在宁州郡,但他本身是江北人士,他的父亲便是湖州知县刘成。”
唐解和韩玉等人对纪宁又多了几分推崇,韩玉好奇道:“永宁从何而知?”
纪宁叹道:“在下也意识到,之前对同考的学子了解太少,所以在会试之后多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功课,这才知悉一二。”
“难得,难得!”韩玉也有些自愧不如,“永宁的才学远在我和子谦之上,如果我们了贡士,而你没,那才是主考官择人不当!”
“公台兄这话就说的过了,在下的学问,也只是普通的学问,而且会试最讲求的是经验,在下第一次参加会试,能有一般的发挥便不错了,第一次便当是学习经验了!”纪宁道。
几人客气了几句,因为外面的报喜还在继续,几人的精力也不在商谈和恭维之上。
随即,第十名、第十二名开始依次传报,这些人的名字,大多数都还算是有些名声的,并非是籍籍无名之辈,这也恰恰说明这次的会试相对公允。
到了会试的第六名,仍旧没有纪宁和楼上那些老学究的名字,倒是有个在门口蹲着等消息的举人,得知自己了贡士第名,兴奋地一下子晕了过去,也是众人八脚帮忙用凉水喷了脸,人才勉强站起来,但整个人也有些乐极生悲。
纪宁无奈摇摇头,心想:“俨然是范进举时的模样!”
终于到了第五名,这次传报的人,让纪宁等人颇有意外:“……江北江攸县顾玉明顾老爷,高会试贡生第五名,捷报传胪连登鼎甲……”
听到这名字,楼上也是一片惊叹之声,别人可能有人不认识,但说到顾玉明,那可是本次会试的第一红人。
曾经赫赫有名的江北才子,但却几届未进士而意志消沉,结果在年前京城诗会上一炮而红,但却又被人力证诗词不是他写的,他还不死心要去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