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这次出差,最后的几天,都是在潍市国家海水稻研究种植基地度过的。
元老说让他帮忙种种稻子,他就踏踏实实的种了几天。
六月正是稻子拔节抽穗的关键时期,中耕、追肥、松土.碎活很多。
元老手底下不缺一个壮劳力,但周瑞的到来,无疑让他很开心。
在这里,某人不是「周教主」,也不是「周总」,只是小周,这让他回忆起了几年前跟在元老身后,学农的记忆。
晒更多的太阳,流更多的汗水,用双手猜测稻穗的分量,用脚步试探土地的花期。
元老这几年的精力,主要分成了两块,一块还是深耕几十年的「超级稻」,还有一块就是近十几年兴起的「海水稻」了。
这几年还有一个重要变化。
三年前,元老一封信,换来了农业部立刻下场调研,争取到了国家补贴和全面政策扶持,让刚刚诞生的农神,得以迅速全面开花。
当时周瑞还没有现在的人脉,元老一封信,少说省了一两年的功夫。
迄今为止,全国「农神」保有量已经超过了20万辆,基本覆盖了大部分主要种植区,当初两人商量的「标准化农业」,也已经逐渐成熟。
元老曾经说过,他的超级稻让农学家种,亩产2000斤,老百姓种却要打对折,现在有了农神「药、肥、管、察四维一体」,植入了标准化种植技术,即便普通农户,也能达到1600乃至1700斤的产量,这无疑让元老迸发了新一轮的工作热情。
感觉自己能再干十年。
而海水稻更是生命力顽强,盐碱地不生杂草,甚至连虫都很少,更加适合「农神」操作。
所以元老这两年,基本都在鲁省呆着,偶尔也去琼省、东省,全都是沿海地区。
又是一天忙碌,下午的时候,农神开了进来追肥,田里不能站人。
周瑞索性翻上田垄,躲在农神阴凉处,既能避避太阳,又能享受一下无人机起起落落带动的凉风。
他观察了片刻,发现这辆农神,居然是最早自己送给国家杂交水稻中心的两辆之一估计是专门跟着元老到处工作的
型号已经老了,回头给元老换一辆新的。
绿油油的稻田被无人机搅动,此起彼伏,看起来心情格外舒畅。
再加上远处就是海面,看上去如画一般.
海水稻,并非种在海里的稻子,而是严重盐碱地、滩涂地、潮汐地里能存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