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推理和数理能力还好,但涉及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和背景链接下的综合分析,都是不容小觑的难关,尤其是演练行测第一部分,都能让不得不去捧一本成语词典临时抱佛脚的赵甲第时不时低声咒骂出卷人的神经病,周小蛮则会适时小小幸灾乐祸一下,谁让他的数理那么强悍。
大四课程本就稀稀拉拉,又被赵甲第过滤掉几门,就更有大把大把自主掌控的时间去冲刺年底的国考,但赵甲第会旁听一门与专业不搭界的课程,属于公共管理范畴,是个很有意思的讲师,大一大二的时候赵甲第翘课很多,但越到后面,越喜欢这门课,导师是个风趣的年轻男人,三十来岁,姓许名强,最初以研究生学历来学校执教,期间自考了复旦博士学位,讲课天马行空,给学生最大的感觉就是容易跑题,能从最早的一个严肃命题扯到风马牛不相及的十万八千里之外,当然还有就是期末考始终是通过率最高的一门课。
一开始赵甲第当然不喜欢这类听上去乱七八糟的扩散性授课,什么技术官僚和政治智慧,啥隐性契约和显性契约,还有**重建意识形态这种宏大到没个边际的命题以及类似70年代末到九十年代经历过的“争论”和“不争论”,都让学生听着云遮雾笼,赵甲第当然更没好感,但跟陈靖李檀这些大叔熟悉以后,就越来越回过味,稍稍琢磨,就听出这个讲师的不一样,加上他的课程有益于申论,赵甲第就比一般学生还要到课率更高。
今天,那个导师无疑又离题万里了。
“大家都在争抢政治改革的话语权,争抢道德制高点,泾渭分明的两边精英都有意无意将政改提升到了意识形态层面,或者说道德层面,这种争论跟前二十年的争论不一样,可以说是‘反行动取向’的,把对方置于道德语境的死地,自己不想变改,也不允许对方进行不合己意的变革,这种游戏很危险,往往流于空谈,甚至很有可能同归于尽。”
“90年代的‘不争论’大体上是正确的,因为过多争吵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会停步不前,市场经济不应该覆盖上太多的意识形态色彩。”
“但强人政治下的‘不争论’,成了惯性后,就有个巨大缺陷,那就是精英政治学者的集体失语,偶尔发声,也是贡献不大的应声虫,丧失原有的存在意义。到了今天,精英可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词汇了,我要被人说成是精英,一定会反驳一句你全家才是精英。”
……
一大串的“高谈阔论”,两节课,书本上的知识讲了不到二十分钟,剩下全是此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