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卫星组成一个无中心通信网络,确实可以有效扩充航天器与地面进行高通量数据传输的时间窗口。”
“举例来说,对于运行在典型近地轨道上的目标航天器,可以保证在至多50%的运行时间内,与地面维持往返时延350ms以下,可用容量不低于15Mbps的通信能力……”
“……”
实际上,这个中继卫星群在最初设计时的服务对象,是像海洋一号那样,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的侦察卫星。
但一步到位直接上实践系列的跨度确实有点太大,研制周期和投入成本也比较高。
于是,常浩南和张维永最终决定退而求其次,先发射四颗百公斤量级的小卫星,在技术层面验证可行性。
就这样,测试窗口恰好跟神舟五号对上了……
而另一边,沈俊荣在听到郭林针对性十足的例子之后,原本平静的脸上也不由得泛起些许波澜。
载人航天工程本身,已经有了一套包括境内外地面站和远洋测量船在内的测控通信体系,用于保障飞船关键阶段的运行状况处在地面掌握当中。
但一来,受到研发时的硬件条件限制,这套系统只是保障了最基本的功能,重点在于传输控制信号和反馈信号。
二来,地面测控站的覆盖范围实在有限,而且很不规律。
要想实现较长时段内的连续通信,就只有等飞船通过本土上空的那一段时间。
具体到神舟五号,大概是在轨时间的10%出头。
按照飞船轨道一个半小时的运行周期计算,就是大约10分钟。
除去一些必要且无法完全公开的工作沟通之后,留出来的空当少得可怜。
只能安排进去展示国旗、与家人通话等几个典型环节。
换句话说,就是不太出片。
当然,作为华夏的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即便只是个别象征性的画面,也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力。
但如果像郭林所说,能将这一数字提高到50%。
哪怕只是其中一圈的50%。
也意味着一个半小时当中有连续的40分钟可以直接观察到飞船的舱内情况。
无论从技术验证还是宣传意义上,都堪称质的飞跃。
尤其是在2003年这个时间节点上。
一次成功的载人航天宣传,对于华夏,乃至对于全世界,都有着颇为特殊的意义……
(本章完)
68813849
十月廿二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生存中文】 www.sc5235.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sc5235.com,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