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几个朋友一起出发了几天,于路上大唱革命歌曲。从
“王大妈要和平”到《逛新城》;从《北京有个金太阳》到
“小河的水清幽幽,庄稼盖满了沟”,总之是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差不多的歌曲都唱了就是了。
哎,几乎每一个同行的人还都会,你一提头,他便知尾。唱着唱着,心里即热乎乎地起来:我们都已人到中年了啊!
唱完了又发现,能让我们从头至尾唱下来的还是过去的那些革命歌曲,而不是眼下的流行歌曲。
一首好的歌曲能代表着一个时代,它让你想起彼时彼地学唱这些歌曲的一些情景。
大伙儿非常投入地那么唱着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与之有关的两件事儿:一是,忘记我读高一还是高二的时候来着,总之是一个冬天,刚看过电影《怒潮》,我即得了腮腺炎,还发烧。
我独自躺在远离教室的宿舍里,就听见外边有人唱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听着听着,咱的眼泪就下来了。
按说腮腺发炎跟那歌词没有任何关系,却就是想哭。后来我寻思是那个深情、缠绵、低沉的调子勾起了咱可怜自己的某种情绪。
二是,
“**”期间,我们大串联到北京,坐在西单那地方等待毛**接见的时候,大唱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一边唱着,一边就眼泪哗哗的……歌曲使人亲近。
据说巴黎公社的时候,一切素不相识的无产者,就凭着一首《马赛曲》走到一起来了,根本不用介绍信:哎,干什么的?
来起义的。会唱《马赛曲》吗?会。好,进来吧。由此我就想到,过去之所以经常搞一些歌咏比赛什么的,其真正的目的不在于你唱得有多好听,怎么样地活跃业余文化生活,而主要是让你们互相沟通,增进团结,加深感情。
共同的歌曲一唱,原来有点小矛盾的,没了;见面不说话的,说了。一切陌生的人们,如果你们在一起共同唱完十首以上的革命歌曲,以后再见了面,你就只管喊哥们儿好了;喝完了小酒,说不定还会争着付钱,不信你就试试看。
我们一路欢笑一路歌的时候,却就想不起有哪首歌能反映九十年代以来的时代精神。
八十年代还有个《十五的月亮》和《血染的风采》什么的,尔后就是《我的家乡并不美》、《黄土高坡》什么的。
九十年代呢?《篱笆·女人·狗》?《鲁冰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