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么秉性。
从前世记忆得知,宋朝也好,元代也罢,明朝实则一样,他们都很是霸道,武林中什么事,都想管,俨然一副江湖霸主。
本还不知在射雕中,为什么被全真教夺了“天下武学正宗”的名头,也不做置喙!
谁知还有这么一番过往,这也正常。
若说少林寺的和尚,真的万事不挂于怀,那是真不了解这帮和尚。
如果双方真是打了一场,少林寺大败亏输。
再结合自己对王重阳的了解,也觉斗酒僧,除了王重阳,不会有第二人了。
他的个人经历,就是少年学文,中年练武、出家为道,至于为僧的说法,他教义讲究三教合一。
毕竟王重阳创功,肯定也不想,自己一番心血埋没,但直接公诸后世,自己一代宗师,违背诺言在前,肯定不好意思,自承其名。
至于他假托斗酒僧之名,将经书藏于少林寺中。想是他,不但活着的时候,要压倒少林,死了也得压倒对方。
毕竟,还特意写了篇序,又是斗酒赢了王重阳,又是为儒为道为僧,有识之士自然不难猜出他的真正身份。
难怪《九阳真经》上说,九阳神功最高境界是阴阳互济,《九阴真经》则是阴气过盛了,自不如它所创神功,阴阳互济之妙。
何尝不是也想,压过黄裳一头。
种种一切,也符合,那个在老情人后辈棺材里,刻“重阳一生,不弱于人”的全真教主。
他这等心高气傲,连老情人都想压倒,又怎会承认不如别人呢?
只是王重阳,也不懂梵文总纲,故而不知《九阴真经》总纲中,阐明的也是阴阳互济之妙。所以这波“凡尔赛”没装成功。
这也是吃了不懂梵文的亏!
说白了,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最终追求的都是阴阳互济,龙虎交汇。只因这武学最高境界,都是殊途同归。
不过,黄裳也好,王重阳也罢。
都是不世出的武学大宗师!
谁又比谁差了?
最主要的是,王重阳那么高的武功,不到六十岁就死了,一句旧疾复发,太过牵强。
要知道,与他齐名的其他中原四绝。
洪七公受过那等蛇毒摧残,后背又受到欧阳锋“蛤蟆功”全力一击,打的经脉散乱,那是何等伤势?
后来伤愈以后,也活了至少八十,而且还是比武力竭而死,否则活到百岁,根本不是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