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日月银行公开发行债券,就让一些人看到了希望。海军、陆军还有新军,包括修建粮仓、水利设施和道路,说到底只需要一个东西,银子。
而日月银行就是替皇帝管理银子和放贷挣银子的账房,只要能把它干掉,就能拖慢新政进一步深化和蔓延的脚步,说不定还可以找到破绽,进而再发动更有效的反击。
至于说怕不怕遭到海军或者陆军秋风扫落叶般的镇压,当然怕,松江府造船厂和纺纱厂门口的上千尸首还历历在目,漕军暴民们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也恍如昨日,在生死攸关面前谁又能不怕呢。
可日月银行名义上既不是官府也不是军队,更不属于皇室的产业,与造船厂、纺纱厂完全不同,只是家民间商铺,和大明所有的钱庄银号在性质上没任何区别。同行之间的商业竞争,并不违反大明律。
就算没有公开发行债券的事情发生,也有很多钱庄银号的经验者暗中联络,打算用商业手段合理合法的让日月银行吃个大亏,顺势将这根搅屎棍子赶出钱庄行业。
苏州城西偏北有条街叫吴趋坊,名字很雅,源于晋陆机的《吴趋行》:楚妃且勿叹,齐娥且莫讴,四座并清听,听我歌吴趋。
这么雅的名字,必然少不了文人雅士的忠爱。于是在吴趋坊中出现了很多官宦之家,比如正统年间的工部右侍郎王永和、宣德年间的御史虞祯、嘉靖年间的南京吏部尚书朱希周,都在此建宅。
不过这些大宅门多在吴趋坊中段和南段,北段则是让另一类比较雅的人群占据了,花楼,或者叫青楼。啥?青楼不雅……
还真不能这么说。在大明逛青楼就是雅,没有点真才实学,不顶着功名官职,给钱都没姑娘搭理。去一次花几两银子也就是聊聊天、喝杯茶。不花个万八千的根本摸不到手指头,玩的就是这股子若即若离的劲儿。
另外苏州人天生就有商贾思维习惯,吴趋坊北段与西中市街沟通,稍往西走走就是阊门。这条街是苏州最繁华、最富贵的商业街,店铺林立,以钱庄票号最为密集,全城叫得上名号有二十四家,其中二十家都开在西中市街上。
在这么繁华的地段上盖居住的宅子,既不经济也不舒适,反而更适合经营花楼。谁和钱有仇呢,只要档次足够,与青楼共处一条街也没啥,说不定还算美谈呢。
天色刚刚擦黑,各家花楼就忙不迭的挂起了红灯笼,一串又一串,一个比一個高,连街道带附近的皋桥都被映衬成了粉红色,忍不住让人产生某种联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