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一起喝了一杯,又吃了一些菜,仲云想起萧让先前说过的话,婉转地建议张文远道,“东翁,你这个育人法虽好,但完全不涉及举业,一个学校若不能出几个秀才、举人,恐难以为继啊!”
张文远淡淡一笑,“你说的没错,这个问题我也考虑到了。我刚才也说了我这个私塾的定位是基础教育,也就是小学,只需要做到这些就够了。如果里面的学生还有更高的追求,我会再开设一个学校,请大儒专门教授他们诗词文章、经史子集、科举应试之类的知识。”
仲云点了点头,“既如此,那这个所谓的基础教育其实不需要六年的时间,依我看四年足矣。”
张文远心说你搞填鸭式教育啊,你这样可不行啊,这样会摧毁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
“子霞、二郎,我是这样想的,孩童六岁开蒙,六年之后就是十二岁,此时他们的身体和心智也基本上成熟了,有学习天赋的就继续学习深造,以后考科举、出仕为官,没有那个天赋的就出去挣钱养家糊口,你们以为如何?”
听了他的解释,仲云和萧让都陷入了沉默,而一直插不上嘴的张文静却突然开口道,“说得对,就应该是这样,他要是文曲星下凡就去考状元,不是那块料的就去糊口!”
张文远看了他一眼,心说我们文化人谈论国家教育大计,你个大字都认识不到一筐的人胡乱插什么嘴啊?
仲云想了想,还是坚持道,“话虽如此,但却耽误了那些真正想做学问的学子的时间。”
张文远想了想,道,“我只是提出一个框架性的想法,具体怎么取舍完全在你,你可以在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教案里面增加一些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的内容嘛,让那些没有机会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教育的孩童们也沐浴一下圣人的光辉也是可以嘛。”
仲云点了点头,看着张文远道,“东翁此法大有深意,在下初始不以为然,细细一琢磨才觉得高明至极。”
见他同意了自己的方案,张文远终于笑了,“那接下来我就说一下学校规矩,我这个学校是需要全天上课,不知先生可否接受?”
这个时代的私塾很多都是上半天休半天的,学生和老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大有人在,不信你们去看《水浒传》原著,吴用这个教书先生遇到了晁盖,被他一请就给学生放了一天假,自己去商量劫生辰纲的事了。
张文远提出全天上课,对仲云来说又是一个挑战,但仲云却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东翁勿要小看在下,在下既然拿了你百贯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