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起了个专门的名字叫水木清华。”
“我前段时间出差去燕京专门去了一趟清华大学,找到朋友登陆了他们的BBS,上面也有清华学生写的诗歌。”
听到两人的叙述,方明华点点头,说道:“你们看到这些思考过一个问题没有?这些网络上的文学出现,会对文学以及图书出版有什么影响?”
“方老师,我觉得是颠覆性的!”戴佳利抢先回答道:“大家想想啊,这些在网络上的散文,彻底改变了颠覆了文学要以“书”的形式存在的历史,Internet成为文学的载体,根本就用什么书籍,大家都在网上看就行啦。”
“照你说,将来没人买图书了?”赵红军插话道。
“很有这种可能!”
“我觉得佳利有点危言耸听。”苏斌却发表不同的意见。
“哦?你说?”方明华饶有兴趣看着两人争论。
“第纸质书具有独特的纸张质感和书香气息,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真切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说实在我虽然在网络上看到舒婷的那首诗,但感觉和拿着真正的图书就不一样,感觉缺了点什么。”
“虽然Internet上看书方便,但即便是美国,网络也没普及,更别说是中国,现在有几人知道Internet?”苏斌最后说道。
“那若干年后,电脑网络普及了呢?如果每个家庭都有电脑,都能上网了呢?!”戴佳利反问道。
“我不知道你说的若干年到底是多少年。”苏斌立刻反驳:“即便是将来有一天,网络、电脑普及了,也不可能随时随地能看吧?书可以带在身上,还是野外郊游,飞机上还是轮船上,包括现在,我们都可以拿出一本书来读,网络书能行吗?!”
“啊?这”戴佳利愣住了。
网上阅读是方便,但是最起码要有电脑还能上网才行呀。
方明华心里暗笑。
在这个年代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若干年后根本不是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虽然在Internet上可以登载散文,但那些东西的文学性说实在我看了无法恭维。毕竟咱们的图书都是经过编辑层层把关,可是网上.发表散文谁当编辑?即便是有人把关,文学性也肯定不如实体书。”
戴佳利陷入沉思。
赵红军听得有些发晕。
Internet、网络、BBS、这些名字他就有点头大。
他不由得看向一直没说话的方明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