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楼确定了第一本小说的内容后,却突然发现不知道该如何动笔。
故事他有,思路也有,但是如何将这些东西变成文字却让他犯了难。这时候他才发现,写作,尤其是写小说和上学时候的写作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他自己绞尽脑汁写出来的开头连他自己看了都觉得脸红,更别说投稿了。
怎么说呢,太干巴了。
情节毫无波澜,人物形象也不鲜明,他自己都觉得读起来很乏味。
这样写下来,肯定是失败的。
除了笔力不足外,素材不够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将陈中实的原文一字不落地写下来?
肯定不行,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他还没那种过目不忘的能力。
能将原文记个七七八八,已经是老天保佑了。
不过还好,村里的老人多,只要他肯问,老人家们还是愿意将那些从清朝流传下来的传奇故事告诉他的。
到时候,他自信可以写出一篇不下于原文的短篇小说来。
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及可行的办法后,姜玉楼的心总算定了下来。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在学习和干农活之余,搜集到足够多的关于李芳桂的故事,作为自己第一本小说的写作素材。
与此同时,还需要从学校和县里的图书馆借些小说来看。
为的还是丰富自己的知识,也算是紧跟时代了。
接下来小半个月,姜玉楼的生活突然变得更加规律。
早晨上学的时候用来看从图书馆借的小说,中午放学后,他准时回家干农活,之后就会抽空找村里的老人打听关于李芳桂的故事。
姜玉楼嘴巴甜,有礼貌,加上是读书人,村里的老人乐得掏空肚子,将里面的存货都说给他听。
每当姜玉楼听到新的故事,不管有没有用,他都会掏出本子和笔,认真地将故事记录下来。
等到天黑了下来,他才会依依不舍地回到家,囫囵吞枣般地吃点东西,然后将自己关在房子里。
在自己的房间里,他会将今天的收获一一誊写在另一个本子上。然后根据自己脑海中的大纲,简单地列出一个故事线,将可以用到的故事填充到故事线中。
姜玉楼的这种变化很明显,学校关系好的同学,以及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注意到了。
和他关系好的同学们则觉得姜玉楼变得沉默了许多,每天上学都是心不在焉的,好几次班长点名,他都没有应声,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