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认为,“《风声(全)》这部小说亦真亦幻的仿真性书写以及对具体细节的描绘和人物心理的刻画,显示了姜玉楼虚构故事的能力和掌控、驾驭小说的才华。”
《文艺杂志》刊文评论道:“《风声(全)》具有强劲叙事力量,它探索人性的高度、它塑造超凡脱俗的英雄以及它对人类意志的强烈肯定,为当代小说开辟了独特的精神向度。”
这些都是对《风声(全)》的褒扬,而批评声同样不小。
批评家孟聪语评论道:“小说中的人物虽然形象鲜明,但似乎都过于单一和刻板。例如,地下工作者“老鬼”李宁玉被描绘成一个几乎完美的英雄形象,她的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都被过度强调,导致人物形象缺乏真实感和层次感。”
也有批评家不满情节的设计,“小说的情节发展过于依赖巧合和偶然。顾小梦作为一个国民党特工,她的出现和行动都显得过于巧合,似乎只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而存在。”
但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更多的批评声集中在了姜玉楼本人身上。
批评者们尖锐地指出,姜玉楼似乎在炒冷饭,滥用他的天赋。他的谍战小说,即便是写得天花乱坠,又能掀起怎样的波澜?
他们觉得姜玉楼应该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去创作现实题材的小说,为民众呐喊,为时代发声。
这些批评声很刺耳。
然而,他也知道,其中一些批评并非无的放矢。姜玉楼也考虑过,要不要找时间写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
只是写什么,怎么写,是浅尝辄止,还是更加深入,他还没有考虑清楚。
编辑部的同仁们也在为姜玉楼鸣不平,他们深知社长的作品之卓越,从每日如雪片般飞来的读者来信中便可见一斑,其中有高达七成的信件都是为社长而来,足以证明他在读者心中的地位是何等崇高。
那些所谓的批评家们,背地里说的那些风凉话,不过是出于嫉妒罢了。他们不懂欣赏,更不愿承认姜玉楼作品的独特魅力。
编辑们怎能坐视不管?
他们决定拿起笔,用文字捍卫社长的荣誉,揭露那些批评家的真面目,为他的作品正名,让更多人看到姜玉楼作品的真正价值。
他们几篇反驳的文章发出去后,给人一种扬汤止沸的感觉。因为批评之声不仅没有平息,反而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更为激烈和集中。
双方交战,战场自然在纸媒,报社大喜,又怎么会拒绝这泼天的富贵。他们都恨不得亲自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