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真挚与感慨,他的话语流畅而有力,逻辑清晰而恰当。他的感言不仅表达了对两本杂志的感激之情,更展现了他对科幻文学的热爱与执着。
台下的观众们也不停点头,对姜玉楼和来自华夏的《科幻世界》也有了一定的解。
最让他们惊讶的是姜玉楼,没想到这个华夏作家英语水平还真不错。
“我想大家一定很好奇,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华夏也有科幻小说么?那里的人也拥有各种奇妙的科学幻想么?”姜玉楼的话引起了一片笑声,他们的确多多少少有类似的想法。
“在这里,1902年,梁启超在自己主办的《新小说》杂志上开设“哲理科学小说”专栏。次年,周树人翻译了凡尔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并撰写了《月界旅行·辨言》。在梁启超、周树人的倡导之下,科幻小说在晚清蓬勃发展,形成了风格多样的局面。”姜玉楼缓缓讲述道。
刨除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不算,目前发现最早的本土原创科幻小说,是1904年由荒江钓叟撰写的《月球殖民地小说》。”
“哇哦~”人群中响起一片惊呼声,他们没想到,在遥远的清朝末年,华夏就已经有了科幻小说。
“晚清科幻风格差异很大,有政治宣言,有技术解说,有对国民性改造的呼吁,有童话式的科学普及。这些小说至今仍然是研究华夏科幻起源、华夏文化转型的良好范本。”
“老舍先生于1932年撰写的小说《猫城记》,是一篇具有独特风格的乌托邦小说。1950年和1951年,张然的中篇小说《漫游太阳系》和薛殿荟的长篇小说《宇宙旅行》出版。两部小说都以太空探索为主要内容,但是整体性质更偏向科普作品。1954年,第一篇纯正的科幻小说——郑文光创作的《从地球到月球》诞生。”
“1977年,叶永烈先生的《世界最高峰的奇迹》获得巨大成功。小说讲述了华夏登山队如何在珠穆朗玛峰采集到恐龙的脚印化石和一只珍奇的、尚未石化的恐龙蛋。在众多专家和普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下恐龙蛋被孵化。以恐龙的复活为寓意,华夏科幻文学带着充足的想象力再度出现在文学和文化的舞台之上。我的《侏罗纪公园》也受到了这部小说的启发。”
台下众人又是“哇”了一声,他们是知道《侏罗纪公园》的,也因此对《世界最高峰的奇迹》产生了兴趣。
“从1976年到1984年,大量新作家涌入科幻创作第一线。以科幻为主要内容的期刊超过10家,最著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