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并不正统的文脉。尤其是中老年观众群体,对王硕式的语言风格接受度不高,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质疑声是“哪有个编辑部的样子,整天就知道瞎贫”。
但与此同时,活跃的年轻观众却从最初的“大跌眼镜”里找到了新的观剧体验,产生了很多议论,达成了不少共识。
这个坐标位于燕京的《人间指南》编辑部,里头的人都或多或少带着些“胡同气质”,油腔滑调、油嘴滑舌。但在不那么正经的叙述里,却把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道理一并带了出来,带着以往国剧所不具有的强烈的自嘲与反思。在“嬉笑怒骂”的背后,是落实在社会层面的针砭时弊。
故而这部剧随着播出日久,越来越受到普通观众的好评。
甚至,有燕京的影视从业者兴奋道:“《编辑部的故事》成了新燕京文化正式亮相影视圈的标志之作”。
……
“干杯!”
燕京的一家饭馆里,姜玉楼和王硕、马嘟嘟和梁佐几人庆祝着《编辑部的故事》这部剧的大火。
电视剧火了,带给他们的改变是方方面面的。尤其是王硕,他还有个作家身份,找他写剧本的人更多了。
不过,他现在是有公司的人了,于是将客户都介绍到了五星影视创作公司。
“哈哈,咱们要发财了!”
王硕很得意,虽然普通观众不认识他,但是在行业里,他的名气与日俱增,再也不是默默无闻的小透明。
他估摸着自己要是有一部小说能被改编成电影,然后拿个欧洲三大的奖,地位是不是也能和姜老师比肩了。
姜玉楼道:“电视剧的爆火,说明了你们是有能力的。现在不少电影厂,电视台找到公司,指明了要让你们创作剧本,以后啊,咱们赚的钱还能更多。”
几人很兴奋,尤其是姜玉楼说的那个金光灿灿的未来,更是晃得他们睁不开眼。
马嘟嘟这时问道:“社长,您说《编辑部的故事》还有第二部吗?”
梁佐也看着他,他现在还懊恼着呢,前面写的剧本太少,没赚多少钱。
姜玉楼放下杯子,正色道:“有啊,《编辑部的故事》收视率非常高,口碑也非常不错,剧集里谈到了不少社会现实问题,也引起了广泛讨论。据黄台说,这部剧播出后,电视台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现在啊,他们别提有多后悔投资少了,只拍了几十集电视剧,根本不够播的。他给我说了,要是有剧本,这部剧还能继续拍,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