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搞这一套,无异于自掘坟路。
他可不想学俄国皇帝那样,带头搞革命,最后还落个人头落地的下场。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封建王朝是最为合适的,他不可能去逆天而行。
只要能改变大明被李自成灭亡,满清入主中原的历史,朱由校就算是成功了,没有白来一趟。
至于其他的,他可不管这么多,正所谓时也,命也。
“不,朕召你来,就只是为海军一事儿而已,不要去管其他。”
“你只需按照朕的要求,为朕寻找那些,懂得海战、精通火器大炮运用之人就可。”
“记住,有多少就给朕召多少,不管他们开什么样的高价,都先允诺了他们,到时一并带进宫来见朕。”
“另外,你多打听打听,看看在我大明的那些西洋人,哪些懂得舰船建造,或是有图纸的。”
“朕同样高价聘请他们,保他们一辈子荣华富贵。”
“还有那些精通于建造火器大炮的西洋人,也都要给朕笼络过来,要是北方没有或者不够。”
“你可派人去南方、广东、甚至于吕宋岛招募,就以朕的名义。”
不能推广先进的科学文化,徐光启难免还是有些失落。
可陛下能迈出这改变得第一步来,他也算是见到了些许的希望。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就能看到这一天也说不准。
徐光启走后,朱由校便立刻开始着手规划海军了。
现在所缺的,主要是木材,尤其是为战舰龙骨框架的巨木。
资源材料的限制,注定了朱由校这初步的建设规划会存在诸多的限制。
不过他也不急,海军舰队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事了。
于是他亲自拟旨回复了袁可立。
让他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心急,至少得先将船厂给搞出来。
至于舰船的打造,还是要暂缓些时日,没有战舰的图纸,和精通制造的人,盲目去干,只会适得其反。
还有舰炮这些,都是需要配套的,虽然已经在造改良过的红夷大炮,可进度实在太慢。
一门炮要数个月之久才能出厂,而且还不能保证完全合格,全看运气和天意。
因此这铸造的工艺技术方法,也是时候改变了。
传统的泥模和木模铸炮工艺,实在是太落后了,根本就无法满足朱由校的需求,以及发展速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