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上映已经过去四五天,郑建国也跟着看了好几遍,这不是说他手上的电影票没卖完,再怎么紧俏的票开场了还没卖出去,那也能是砸在了自己手里。
当然这种情况也就是一开始才出现,四家电影院连着四天每天四场的都是两百张拿的电影票,这就是价值一千九百二十块的一万两千八百张,原本他以为热度会在第三天才会爆发,没想到的是第一天票价就被黄牛盯上了,直接从一毛五翻到五毛,第二天则是翻到了一块——据说电影里面有很不错的特写镜头。
受到传说中的特写镜头引发,第三天的票价涨到了一块五,可惜的是这天的票郑建国在第二天八毛的时候就都卖了,第四天的票则是在第三天以一块五的价格出手的,而在电影门口的售价达到了一块八。
等到第五天有消息说电影周结束后不再播映,群情汹涌下票价的零售直接突破了两块,打着见好就收的郑建国则依然是以一块五的价格出手,所以到这会儿第五天的时候,他连明天的票都已经全部卖了出去,心情舒畅之际便带着累了几天的三人看个电影放松下。
按照郑建国的欣赏能力来说,《追捕》这部电影还不如隔壁的《望乡》来的深刻,后者以一个女妓的悲惨人生反应了菌国主义下的曰本,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当然里面女主的光滑脊背才是这会儿众多观众注意的地方,就和《追捕》中白富美的化身去拯救被诬陷英雄般吸人眼球。
如果说《海国图志》让国内精英们重新认识了世界,那么以蛤蟆镜、风衣、皮衣、绅装、油头发、领带、插花眼、马桶、单反相机、私人飞机这些现代化高科技产物构成的《追捕》,则让国内大众第一次开了眼界,甚至是重构了人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会儿,郑建国的注意力也在主角杜丘脸上的飞行员墨镜和他身上的风衣上转悠,绝大多数人认为蛤蟆镜是被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带进来的,只是很少人会知道真正引起风潮的主角,便是这会儿荧幕上的高仓健先生了,其原因不外乎是能看到电视剧的人比看到电影的人要多的多,再加上这会儿国内还买不到蛤蟆镜才没有流行开来。
当然,这都是郑建国记忆里发生过的,他现在能把注意力放在个爷们身上,也不是这位无数国人的偶像和男神魅力太大:“叶哥,要是有人卖蛤蟆镜五块钱个,你买不买?!”
“买啊——”
叶振凯下意识的回完,才想起自己的嗓门有点高了,转过头差点趴在郑建国身上:“建国,你知道哪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