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飞机,速度不慢吧?”
知道老爹这是难堪了,郑建国也就没再问怎么亲戚朋友都知道送彩电的事儿,而是开口道:“巡航时速一百五六十公里,从咱家到首都大概三个半小时。”
“那不错。”
眼看着儿子没再继续追问自己显摆的事儿,郑富贵面色恢复不少后点了点头,只是下一刻就想到了不对劲的地方:“不过你娘和超超都回去了,我也不用来回跑了啊。”
“您又不是以后都不出来了啊,再说还有公司也能用的上。”
郑建国没有再说什么安排,郑富贵听到公司也能用的到,这才打了个哈欠转头走了:“我不行了,我去睡觉了,你也早点睡。”
将老爹送出门,郑建国将运五的事儿扔出了脑海,他并没有和郑富贵说买的是安2飞机,而不是他口中的运五。
之所以这样,还是这玩意事关全家老小的安危,以国内这会儿连战斗机配件都无法达到通用的标准,他还不想拿生命安全去冒险。
这不是郑建国怀疑国人的工匠精神,他知道八级工老师傅单凭手艺,就能做到堪比高精度机床的要求。
只是这会儿的工匠们还习惯于按照指示干活,谁能相信花费几千万外汇买来的钻井设备,用了五年时间直到这个设备翻沉时,竟然连使用须知操作规范安全说明都没翻译完?!
在郑建国的记忆中,未来的共和国是个工匠大国,天路和跨海大桥以及电站设备什么的,那都是世界顶尖的行业标准级工程,至于标准化更是覆盖进了各行各业——然而这时是真的不行。
这就是在八九十年代里,人们为什么会认为外贸商品的质量都是最好的原因,乃至于四十年后听到外贸商品,那都还能让人们趋之若鹜,与这会儿现在各大工厂里的夸张相比,某州的纸鞋和砸烂的几十台冰箱都是小意思了。
当然,这个原因郑建国只能埋在心底,即便是对于这会儿的他来说,也属于只能想想而不能说。
因为有些事情可以说却不能做,而有些事情却只能做不能说,这就是态度问题。
否则,如果有人拍着胸脯说交给我你放心,出了事儿你来找我。
那么郑建国能怎么做?
没有出事儿也就罢了,出了事儿你是真去找他算账?
想想郑建国向孔教授追要衣服钱的头疼程度。
那怕是要落个为富不仁仗势欺人的评价!
而且,以郑建国的性格来说,那搞不好就是逼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