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年至今30余年间,党和政府发布涉及“禁止官员及亲属经商”规定将近20份,那官员亲属经商为何屡禁不止?甚至是越演越烈?
领导干部亲属经商问题早已不是新现象,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如此三令五申似乎形同虚设,官员亲属经商反而变本加厉、愈演愈烈。
首先,在亲属经商这一问题上,公职人员内部也意见不一。
其次,外部监督缺位,“运动式”清理对潜伏多年的老虎只是虚张声势。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流行词:“官倒”、“卖批条”,是指不少干部及其子女、配偶等家属,利用手中权力和社会关系,参与套购国家紧缺物资、进行倒买倒卖活动。虽然中央下发通知,禁止党政机关和干部经商。但它根本无法抵挡计划与市场双轨制带来的巨大诱惑。
严格说来,禁止官员经商一直是条红线,甚至官员辞职、退休后的商业行为,也有专门规定进行约束。而万众期待的财产公开仍然遥遥无期。只好翻翻过去的党内规章,无奈地发出一声感慨:“哎呀,真是防不胜防啊!”
因此上行下效,无数的地方官员普遍存在亲属违规经商、关联交易,领导亲属“靠啥吃啥”的现象。
某些领导的亲属“靠啥吃啥”,这其实早已是一种公开的现象。比如,某地曾流行过一个“领导的亲戚在干什么”的段子,国土局领导的亲戚在搞房地产,教育局领导的亲戚在做校服,安监局领导的亲戚入股煤矿,公安局领导的亲戚开夜总会,主管资金的领导的亲戚入股科技企业以套取财政补贴;书记、县长的亲戚搞工程,交通局领导的亲戚搞运输,发改委领导的亲戚跑项目,检察院领导的亲戚管敲诈,法官的亲戚包揽诉讼……
上述描述显然以偏概全,并非所有领导的亲戚都“吃领导”,但经大量媒体报道,这类案例又确实不在少数。某些领导的亲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已经公开化甚至产业化,他们大言不惭无所顾忌,所涉足领域往往一家独大,水泼不进、针插不进。某些领导的亲戚为何能“靠啥吃啥”,皆因其靠近核心权力,是权力的直接代理人。所谓的“靠啥吃啥”,不正是靠权力、吃权力吗?否则,他们还能有恃无恐?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
很可惜高嵩然就是这样一位有恃无恐,不但殃民而且坑爹的角色。
那天的月色很好,他被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