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块钱委实不少了。
而黑省机造厂一次性要二十辆,数量多,量大从优,价格上自然还能有点优惠。
但讨价还价,重要的就是拉扯的过程,所以徐婉宁没有一开始就同意,而是试探着对方的底价。
“蔡厂长心目中的预期价格,是多少钱一辆呢?”
几个领导在来之前,显然已经探讨过这个问题了,听徐婉宁如此问,他们低头说了几句,最后蔡厂长说道:“我们心目中的理想价格,是一万三一辆。”
一万三,比售价少两千块钱,二十辆车加起来,就是四万块钱。
以一万三的这个价格,四万块再添补一点,还能多买三辆车呢。
三轮汽车的成本价不少,虽然是暴利,但一万五的价格,成本至少要八千块钱。
这还只是生产一辆车所需要的全部费用,没有算上老毛和林耀宗的辛苦费,以及前期投入的费用。
把这些全部都加起来的话,怎么着也上万了。
按照机造厂给的价格,一辆车的净利润连两千块钱都没有。
虽然两千块钱也不少了,但试想一下,一个月就只能生产三辆车,一个月到手的利润就只有六千块钱。
甚至还比不上小食铺和精品店的净利润。
所以,这个价格不只是徐婉宁不能接受,老毛和林耀宗也无法接受。
他们研究制造三轮汽车,一来是因为自己喜欢,并且想要找点事情做,二来么,自然也是为了挣钱。
所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他们也想多挣点钱。
积累到一定的财富后,就可以扩大制造厂的规模了。
要不然地盘太小,生产线就只有这么点,所以一个月才只能生产三辆车,大大拖延了进程。
老毛跟林耀宗就是拿不定主意,又不知道到底该多少钱合适,所以才会把徐婉宁叫来。
“蔡厂长,你们来之前,应该对三轮汽车有所了解。我们华国目前很多零件都依赖进口,而进口的话,成本要大大增加,虽然我们一辆车卖到了一万五的价格,但光是制造的成本就得小一万,这还不算工人的工资。”
“一万三的价格,我们接受不了。”
徐婉宁拒绝得直截了当。
他们开厂,又不是单纯地为了做生意?
蔡厂长他们心里的底价是一万三,但也没觉得,这个价格一定能把三轮车买到。
经过双方你退我进的讨价还价,最后,一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