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伯颜亲自前来,又见阿剌罕等人挚着史天泽的头颅,一时间乱了分寸,皆被伯颜亲卫捕杀,部众皆归伯颜麾下。在潭州城,面对暴起发难的李恒,毫无防备的阿里海牙也被李恒斩杀,余部尽归其所有
伯颜接着又清除了元军内部其余反对势力,使得江南元军皆听其号令。在这之后他召来忽必烈派来的钦差,声称北返路途险恶,江南将士心中疑虑,实难按诏行事。为着蒙元社稷着想,他与数十万大元士卒将留在暑热的江南,遥遵大汗号令。将钦差送到江北之后,伯颜随即又派人将谢太后和幼儿皇帝赵㬎迎入宫中,恢复其帝号。又命人上表大都,声称临安小朝廷为孙,蒙元朝廷为祖,即赵㬎称忽必烈为祖皇帝,自称为孙皇帝。此时的赵氏皇室已是刀俎上的鱼肉,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那里敢出言反对。他们也明白,所谓恢复帝号不过换了软禁地方,仍然是伯颜手中的提线木偶而已。
尽管权柄尽在手中,伯颜并没有让赵㬎封自己为王,而是自命为天策上将。自古以来帝王将相不少,但战功赫赫的却不多,最让他佩服的汉人乃是唐太宗李世民,而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成为皇帝前,其官职便是天策上将。在伯颜看来,只有这称号才能配得上自己的武功,同时这也意味着他雄心壮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的,不想当皇帝的将军不是好将军。当然他也知道,现在称帝并不是时侯。江南的元军虽然对忽必烈的北返命令不满,却不意味会支持他成为皇帝。在他们看来,让赵㬎恢复帝号只是权宜之计,不过是为了尽量整合资源,以应对霹雳军的进攻。
恢复赵㬎的帝号实在是一招精妙之棋。伯颜深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理,随着一道道政令以赵氏皇室的名义发出,元军遇到的抵抗小了许多,诸多州府的生产逐步恢复,粮税征收也变得容易,不少原本激烈抵抗的州县,也在赵氏皇室的诏令下归降了元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西制置使黄万石原本效忠福州赵氏小朝廷,当下又转投临安小朝廷。虽说黄万石本就是个投机份子,其部在李恒攻击之下溃不成军,又对福州小朝廷派文天祥来江西组织义军不满,内外交困之下不得已投降伯颜,但赵㬎恢复帝号仍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张弘范既没有响应伯颜,也没有继续遥遵忽必烈或率军北归,而是带着手下归降了舟山的霹雳军。澉浦海战之中,张弘范一路南逃,他在泉州蒲寿庚处休整后,又突破封锁悄悄回到了临安附近海域,在霹雳军战舰追击来回航程二千里,保存了过半的军力,是董文炳部受损最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