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季,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调节着当地生物的节律。
东南亚地区长日照、低纬度、高湿度的气候极易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进而形成了当地特有的雨林性气候,造成了这里生物的多样性。
澜沧江是“三交河”形成的又一个重要地理原因,它从华夏的青海径直向南流去,全长4000多公里的河道将中南半岛的崇山峻岭拦腰切断,加上山脉之间众多的深谷和湍急的支流,造成了无数的峡谷和绝壁,形成了大片的交通死角。
由于以上特殊的地理原因,“三交河”地区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与发达地区的联系较少,历史上的相关国家中央在很长时间内难以对“三交河”地区进行深入或有效控制。
但农作物生产的良好气候条件,加上地形、地貌和地理气候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这个区域众多民族的生存繁衍,还有各式各样的割据势力、区域力量或民族武装创造了极好的生存和回旋之地;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个落后狭小的死角却源源不断地散发着腐蚀文明社会的能量,顽强地向世界宣布着它的存在。复杂的地理、纷繁的民族、畸形的力量,为在这里上演的种种神秘的故事搭造了一个极佳的舞台。
该地区在20世纪出现了许多极富盛名的大毒枭,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活动着多股反政府武装和其他毒品武装,故又被称为quot冒险家的乐园quot。这些毒枭为了生产和贩卖毒品,组织了一批装备精良的地方武装,公开和各国的中央政府抗衡。
曾经“三交河”境内产毒最多的几个地方势力是:第一特区果敢、第二特区佤邦等,这些地方其实为当地军阀势力所把持,但依然臣服于旧时的中央军政府,有很大的自治权利,也为自身供应和贩卖毒品了便利。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几年,由于多国军队加紧了对贩毒集团的进攻,摧毁了一批罂粟种植场,同时联合国控制滥用毒品基金会又拨出专款,在“三交河”地区推行谷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罂粟种植政策。
在一段时间内曾取得成效,罂粟产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亚地区的“净月”曾一度取代“三交河”而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基地。
然而,自20世纪末期以来,“三交河”的罂粟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产量急剧增加,大大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再次成为世界头号鸦片生产基地。
每年经“三交河”地区贩运的占世界总量的60到70,而该地区的年生产能力能满足全球消费量两年的需要。
虽然期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