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徐川陷入了沉思。
“从数据来看,甲乙酮是种还不错选择,按照化学性质进行推测,它能起到一定的抑制碳酸乙烯的作用。”
“众所周知,碳酸乙烯之所以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的原因在于它可以与li+通过溶剂化作用形成紧密有序的li+-ec溶剂化构型,从而使含ec的电解液在循环过程中更为稳定。”
“而由于‘li+-碳酸乙烯溶剂’构型相较于其他溶剂化锂离子,如碳酸甲乙酯等材料来说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而在电解液中添加‘li+-碳酸乙烯溶剂’组分后,可以明显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和电压极化现象。”
“这不仅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同时,碳酸乙烯酯的还原产物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液界面膜,使得电解液在循环过程中更为稳定。”
“而甲乙酮能在里面,通过锂离子沉积/脱出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负极的析锂现象。”
“至于具体情况还需要进行实验,毕竟推算的数据和实际应用肯定有一些差别。”
想着,徐川又摇了摇头,看着桌上的稿纸长舒了口气。
这些天来,他放掉了其他的项目,集中精力研究这个问题,要说进度,的确有一些进度,但不多。
截止到现在,他也只不过找出来了一种可能适合的材料。
他小看了化学反应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连带现象。这些东西计算起来能累死个人。
“或许,我应该弄个数学模型出来?”
脑海中,徐川将想法转到了另一方面。
一个数学模型,虽然不能准确地预测未经实验的材料样品的各项性能以及可能诞生的化学连带现象,但却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比如从概率意义上缩小实验范围什么的。
很早之前,他还在大一的时候,就为他的导师陈正平做过一个有关二硒化钨材料项目的数学模型,进而迅速帮忙找到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锁定了最佳还原物的浓度。
可以说,在材料的研发过程中,一个数学模型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只是,他现在根本就没那么多的时间去做这个东西。
针对化学材料研究的数学模型,要做出来应该可以,但难度方面,绝对比他以前给导师陈正平做的那个要大很多。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天一个地。
毕竟二硒化钨材料项目那个,针对仅仅是一种材料而已,即便是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