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转换电能项目时发现的问题,他从南大这边跑去启东都要好几个小时,更别提滨城、津城那些地方了。
关键是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明明他只要坐车就行了,但在路程上,他却静不下来做研究什么的,别说搞研究了,就是单纯的看书都很难沉浸进去。
所以每次旅程,对他来说都可以说是在浪费时间。
如果可以,徐川真不想因为可控核聚变工程到处跑来跑去的,安安静静呆在金陵这边就成了。
当然,这个理由他就没说了,说出来有种给人太任性的感觉。
对面,秦安国点了点头,道:“行,您的建议我这边先记下来,等回去后再开会商议一下,如果没什么问题确定修改选址的话再和您联系。还有其他方面的要求或建议吗?”
徐川想了想,道:“彭鸿禧教授现在还在水木大学任职吗?”
秦安国:“这个我不太清楚,不过可以帮忙查一下,是想要邀请彭教授加入可控核聚变项目吗?”
徐川点了点头,道:“彭教授是咱们国家核能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更是开辟并发展华国粒子束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主导者,如果能邀请来,那再好不过了。”
老实来说,将彭鸿禧这位已经八十来岁的老人拉过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尽管华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算得上是世界顶尖一档的,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国内的众多大学其实并没有开设可控核聚变这门专业课程。
目前在国内从事可控核聚变领域研究的人员,基本都是从等离子体物理、核物理、高能物理等领域转方向跨行业过来的。
而彭鸿禧院士则是华国核聚变领域的真正元勋级别人物。
如果不是真的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选,徐川也不想去麻烦他老人家,毕竟这位老人今年已经满了八十了。
至于彭鸿禧院士的学生,之前在核废料重新利用项目中担任负责人处理日常事物的韩锦教授,相对来说还是太年轻了一点。
之前在他的带领下主导《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项目的日常工作没什么问题,但要他撑起可控核聚变这种超级工程,就难了。
可控核聚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的技术难点涵盖从等离子体物理到材料研究乃至信息技术研究方方面面,需要繁多的研究单位的通力合作。
可以说这种超级工程需要协调资源和东西实在太多了,在国内如果没有足够的资历和名望,是没法完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