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乎。至于这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后续要怎样避免等等,他们没有想法,没有意见,即便是有建议也是和大汉几百年的做法完全一致。
换。
或者更干脆一些,杀。
就像是换下了班勇,杀掉了马援。
换来了西域纷乱不休,其邦国对于大汉彻底失望。
杀来了南越交趾不定,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疆土百余年都没能教化通达……
这个时候山东之人就闭上了嘴,装作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有发生,然后等到过一段时间他们又会重新跳出来,就像是这个章节已经过去,然后下个章节又是全新的世界一样,继续重复之前的评点,表示着对于一切蔑视,彰显自身的高雅。
就拿当下的西域来说,若是让山东之人想办法,估计多半就会表示那么麻烦干什么?与其花心思在吕布身上,还不如怎么怎么滴,亦或是说西域有什么价值,中原才是硬道理等等,若是再询问具体措施,便是吭叽一声,不行就换,再不行就杀。
杀戮真的能解决问题?
不,秩序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
旧秩序产生的矛盾,就需要新的秩序,去解决这些新产生的问题,决定新的方向。
整天在故纸堆里面寻找春秋战国的桉例,在四书五经之内寻找律法的凭依,是大汉山东之人最为喜欢的方式方法,虽然他们心中也知道可能有些不对,但是……
管他呢,他们不在乎。
而斐潜觉得,这些桉例和凭依,可以作为参考,但是绝对不能生搬硬套,简单使用。
读懂,读透,读通,才是真正的面对这些历史的态度。
大汉开拓西域三百年,起起伏伏,政策左右摇摆,或许确实可以像是山东之人一样,不屑的嗤之以鼻,表示不过就是些阿堵物,利益相关而已,但是在这嗤鼻之后,又该做什么?
一两百年前,在西汉的时候,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没办法,然后一百年后,东汉之时再次遇到这个问题,依旧是双手一摊,没办法?
那么百年后,千年后,每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不会总有类似于当下大汉的山东之人跳出来,嗤之以鼻,不过就是些阿堵物?
『陛下啊,千万不可与民争利!』
『取之无益,不如舍之!』
『皇上啊,身为万民之主岂可沾染这些铜臭之事?』
『劳民伤财,开海之事不可再议!』
于是华夏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