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不可能随意选择,而是一定是在这一条道路上,但是在这一条道路上理想的埋伏地点,真就是李典想要用就能用的上?
首先,没有那么多的峡谷地带。
在秦岭之中,确实也有不少险峻的峡谷,但问题是曹军不走那边啊。
其次,曹军也不会永远都在峡谷地带待着,一定会尽可能的加快速度通过。就像是曹真经过峡谷地区的时候,就是心惊肉跳,惶恐不安,特别加强了侦测和防备。
最为关键一点,时间要赶得上。
不管是攀爬峡谷峭壁山梁,还是准备落石滚木,草球火料,都是需要时间。
李典从木兰塞而来,也是匆匆而至,所以也就只能是尽可能的选择更有把握的地点,而不是最佳的伏击地点……
现实当中的大部分伏击战,其实都是在稍有高度优势甚至是相同高度情况下进行的。
同时,伏击战在很大程度上,也做不到仅仅依靠远程武器就能轻松实现零伤亡。
人都有躲避伤害的本能,即便是在后世热火器战争当中,伏击战往往也会出现打成追击战甚至是攻坚战的情况。
伏击战之所以能够造成大量伤害的首要条件,就是对方的阵列溃散,全军溃逃。
而且为了尽可能的不让对方侦测到,埋伏的军队往往要设置在稍微偏远一些的地区。
一般来说,行军状态下的部队要想转换成战斗队形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出于节省体力的考虑,行军状态下的士兵往往是轻装,只携带随身的小甲和短武器。重甲、长柄武器等往往是装载在队伍里的车辆与驮兽上的,所以即便是伏击的军队在远处来袭,而行军状态的部队也未必能够及时调整过来。
也就是说,大多数的伏击,其实就是以战斗队形和战斗状态,去突袭处于非战斗队形与状态的被伏击者。当被伏击者能看到敌人的时候,对方肯定已经以堂堂之阵压过来了。这时被伏击者还在手忙脚乱的变换队形,领取和分配兵器。这种态势一旦形成,基本就是对被伏击者的单方面屠杀了。
那么落入伏击的军队,真的就等于即将全军覆没了吗?其实也未必。伏击在初期对于军队最大的破坏,实际上是对士兵带来的恐慌,因而产生的军队失控。
而现在很显然,李典没能够完成一次精妙的伏击,他的兵卒提前暴露了,导致虽然有曹军前部进入了伏击圈内,但是曹真本阵依旧在远处,没能掉进坑里面。
现在摆在李典面前的就只有两个选择,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