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之前那个直言不讳的沮授,已经悄无声息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幽北。
有些不懂事的冀州士族子弟,还在询问说沮授去哪里了,怎么没消息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其实这还要问么?袁绍都不放心有军事基础的沮授,而比袁绍抓军权还要抓得更紧的曹操,会放心大胆的去用沮授么?
在得知了沮授之死后,崔琰虽然不动声色,行为举止和往常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实际上在心中已经敲响了警钟。
他现在居于高位,不是真的说曹操就有多么信任他,多么喜欢他,多么器重他……
就像是当年袁绍不也对于沮授持礼甚恭?
可是后来呢?
当袁绍觉得自己可以了的时候,就一脚将沮授踹开了,那么在什么时候,曹操会觉得自己也是可以了呢?
很显然,有了前车之鉴的崔琰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曹操打赢了这一场战争之后,或许就是最好踹开崔琰等人的时机了。
相比较历史上的曹操,现如今老曹同学少了并州和乌桓两场大胜,所以说话的底气不是很足。
因此,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崔琰希望的事情绝对不是老曹同学获胜,而是依旧和斐潜保持着一个相对僵持的状态,才是更加的符合崔琰的个人和家族的利益。
大汉早日统一,对于全天下的大汉百姓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崔琰这样的关中买办来说,弊大于利。
没错,崔琰是关中买办。
不仅崔琰是,还有许多冀州士族,兖州士族,以及豫州的士族同样也是。
谁让山东之地的东西就是比不上关中好呢?
虽然说老曹同学下达了政令,要求减少并且限制关中的商品流入山东市场,可是崔氏和其他的买办同样可以采购关中的物品,或是用零件组装,或是磨去关中的标识,就自然可以当成是自己的产品,然后宣称『冀州创新引领大汉潮流』……
反正只要山东士族子弟愿意买单,那么类似于崔氏这样的买办自然就是赚得盆满钵满。
『公子,此次贼寇来犯,与往日不同。虽说未能确定是否真是骠骑人马,但也不能等闲而视之。』崔琰缓缓的说道,似乎是每一个字说出口,都是经过再三的衡量,『不过,公子也不必慌乱。贼兵远道而来,虽有犯境,然为强弩之末也。如今丞相战于关中,正值紧要之时,万万不可抽调兵马回旋,以至粮道有危,故而臣以为,当责令常山,安平,清河,河间,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