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极大的短板就是人口,南京之战失败之后,厦门因为连接大陆,也没保住,郑家军的前沿基地只能退到金门,说白了,金门也是一座孤悬海外的岛屿,而且距离厦门近,距离台岛远,郑家军要维持在金门的兵力,还要不断往返运送补给,成本很高。
而郑成功本身控制的人口就不多,失去厦门之后,内陆的人口很难跨洋过海去金门,这就等于清军变向切断了郑成功扩充人口的道路,没有人口,何来军队。郑成功治下人口区区二十多万,前次攻打南京,几乎把能当兵的青壮全部征调了。如果再这么大规模征兵,那无异于竭泽而渔,将会把台岛的人口结构全部摧毁。
所以退回来之后,郑成功只能缓慢补充,冯锡范带着骚扰沿海的军队回到台岛之后,郑成功手头能控制的总兵力大约是一万五千人,这是水师和陆军加起来的兵力,而且是败兵,士气极为低落。郑成功倒是想补充,但是经过冯澄世的调查之后,台岛已经不能再大规模征兵,所以到现在为止,他们只征集了五千新训部队,就这五千人里面也是老弱病残参差不齐,高质量兵源都被葬送在南京了,剩下的人也就这个素质了。
所以直到高衡来信之前,郑成功的心态就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绝望,如果能补充人马,他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可是现在没法补充兵力了,但是建虏却能依靠华夏大地源源不断进行补充。台岛的人力有限,无法发展全链条的农业和工业,这就意味着未来也许郑成功连一颗炮弹都造不出来。
很多后世人不理解人口为什么对一个国家如此重要,觉得人口少了就不用卷了,最好是减少到一个亿,这样就舒服了。理论上说是不错,人少地多,大家都有饭吃,都舒服了,竞争压力小了。但那是落后农业国思维,别说在后世,哪怕在明清时期,华夏已经出现了手工业,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就已经促使人们要跳出农业国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军工方面为范例,除了经济问题,国家的人口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军工产业。根据后世科学估计,一个国家想要在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维持较为全面的军工产业,至少需要五千万人口。因为只要有一个人进入军工生产,就意味着有一个人脱离了农业、药品、轻工业产品等领域的生产。
在人口数量较低的情况下,如果有大量人口进入了军工生产,进行经济生产的人口会不够,这是导致国家出现一系列的经济问题。比如当年解体的北方某国就是一颗非常典型的例子,在苏联大量人口投入军工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