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就算被击落,处于内线作战的苏联飞行员,也能够回到自己的部队里去。
就斯大林的算盘而言,只要自己一方的生产及来自美国的战斗机能够弥补损失,那么他们就可以与中华联邦一直打下去。
“我们只要还能够保有与中华联邦在空中战斗的能力,那么伟大的苏联红军就可以在苏联政府的领导下,一直战斗下去!”
这一番保证,无非是为了美国人的援助,可以源源不断的来到苏联。至于死多少人,对于伟大的苏联政府,从来就不是问题。
可斯大林还是低估了唐云扬,毕竟后者对于这次苏联的打击,可以说是世无巨细,早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
中华联邦的空中进攻,如果斯大林不投降,必然会收集全国的空中武力来抵抗。否则就得冒着被150艘空中战舰,对其首都或者其他大城市的毁灭性打击。
按照这种作战策略“红色猎杀小队”对苏联空军的打击,总是使他们处于将要崩溃,而又留有一口气的状态下。
在战场上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局势,要造成这样一种局势,没有猛烈与强大的打击和及时而又充分的信息,绝对无法完成布局。
美国的援苏物资,这时从本土使用大量的飞艇运输。考虑到天气因素,大约得2~3天的时间。这些信息,自然是来自美国“中华会馆”。
还有乌克兰、波兰的虎视眈眈,又使苏联人不得不抽调海军的飞机,以来应付局部的危机,直到美国的援助到达。
这就给了中华联邦机会,一个把苏联北海舰队送到海底的计划出笼了。
“冰河……重复一遍、冰河!”
安妮泰勒重复的这个词,方始就使整个北方基地动了起来,
她作为俄罗斯人,对于北方的寒冷天气有着天然的适应能力,因此这个训练基地就是她的天下。作为芬兰方面基地的负责人,她“命令”自己加入到行动的行列之中。
基地的机库打开门,里面是旋翼已经开始旋转的海鸥掠地攻击艇。这是一种载员两人的地效应艇,可以搭载“鱼叉”式反舰飞弹。仿佛海鸥一样的艇翼,是它名字的主要来源。
鱼叉式反舰飞弹,这时已经使用了雷达与激光复合制导。使用固体燃料,使它的飞行距离约30公里。截止目前为止,依然是世界上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装备。
倒不是美国或者欧洲国家的研制能力有多低,相信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那么许多武器根本就没有形成理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