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于静坐中养端倪。”
“湛若水说:万事万物,莫非心也。”
“以上都为心学打了基础,但不足以成一派之论,这个体系还没有完善,真正将其体系和理论补完且完美自恰的,是阳明先生。”
“王阳明心学有三个支柱。”
“分别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也,是阳明先生对于前人心学的总结的第一次顿悟,他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有了深刻的反思和认知。”
“他认为理学所言,君子需格知万物,而后能行,认为是有误的。”
“为了验证格物。”
“阳明先生年轻的时候曾经格过竹子,他盯着竹子看了几天几夜,想着关于竹子的道理和知识能否自动领悟,结果直到晕倒,也什么都没有得到。”
“通过实践,他知道,格物是行不通的。”
“单纯的一个竹子就这么难格,就算方法对了,要穷尽研究,一个竹子的所有知识,他也无法将其全部知晓,更遑论宇宙万物?”
“人,是无法知晓宇宙的。”
“格物本质上就是现代科学所做的事情,并且做到了极致,但是现代科学,数十上百万个领域,成百上千万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对于世界的领略,可曾有亿万分之一?”
“有一人,可以尽知宇宙否?”
“不能。”
“即便是那位博士,他研究出了大统一模型,对于宇宙的知晓程度,也不及亿万分之一,要以客观无穷去证宇宙唯一,哪怕博士的方法可行,也是南辕北辙。”
“真正的宇宙。”
“从来就不在外,而在内,这也是陆九渊曾领悟的,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阳明先生在龙场的时候,悟道了。”
“他说,心即是理。”
“针对前人心学总结,他是……”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你所看所知,才是宇宙,宇宙因你在而在,看似唯心,实则不然,心学并不唯心,这是主客观的和谐统一。”
“针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他是……”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份。”
“在心即理的基础上,阳明先生论证了世人皆可成圣,而成圣的缘由在于四个字——性自足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