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开口,闭目沉思,念珠转动……
忽的。
他拈花一笑,说道:“我这一半,却是悟到了,施主呢?”
“国师先说。”
“好。”
姚广孝应下,以手沾茶水,在桌子上写下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蔺文萱看罢,也写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姚广孝和蔺文萱看到的其实是一样的,即便是王阳明先生会勉励“人人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却也不会说一定要强迫所有人都“出人头地”。
能进,更要能退。
长声问道是修行,治理天下是修行,传道受业是修行,种豆南山下亦是修行。
所以。
姚广孝强调的是心安,以求心安,而非求锐进,故而绝学无忧,一个社会,既要容得下拔尖出头的人施展才能,更要容得下无欲无求的人恬然自怡。
无论阶层如何,追求的重点,应当是心安。
安而后能得。
而蔺文萱的则更加现实一些,她的重点在“还”,人是有社会性的,静极会思动,动极也会思静,一个社会不能上了发条一样,催促每个人无时无刻的都在前进。
除了劳逸结合外,还要能够“还”。
要能接受阶层的下降,甚至主动下降,去找属于自己的舒适区,而这个“还”,不应该受到社会的鄙视和嘲弄,它本应该是一种很自然,很合理的事情。
有还了,便有进的余地。
厚积薄发,一步登天,阶层之间,又何须循序渐进?躬耕半生的老农,就不能有开悟的一天?还是为了安,安是为了悟。
每进一层,发一宏愿。
发宏愿是强制就要去执行吗?不,那就着了相,宏愿的本身是持菩提心,有菩提心在,何时都可以去做,你的宏愿是为众生,但结约之人……只有自己。
所以。
去级取层,修持菩提,还安悟得……便是绝学无忧。
是天下为公的“心法”!
…………………………
…………………………
在文明觉悟的第一阶段:天下为公。
达成天下为公,不论是马列还是吴杨公学,这些都是调整分配的手段,而调整分配的本质是让社会健康的运行下去,生产力能够持续发展。
完善公平的分配制度,一定程度的生产力,便是天下为公的物质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