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赵佶只能令蔡攸落节钺,仍领枢密院事。
而太宰白时中与少宰李邦彦也是一点解决眼前赵宋王朝的实际困难的办法都没有。
这么说吧,蔡攸、白时中和李邦彦的组合,还不如王黼。
同一时间,河北路、京东路一带起义军和盗贼蜂拥而起,甚至已经出现了好几伙拥有数十万人马的大起义军了,大有重演当初李存和方腊之势。….
蔡京的党羽趁此机会在朝堂上嚷嚷,说白时中与李邦彦能力不济,名望不够,岂能为相,根本无法威震天下,呼吁请老宰相蔡京重新出山。
自从蔡京第三次致仕,赵宋王朝实际上就已经失控了,哪哪都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关键,赵宋王朝现在内忧外患,俨然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
赵佶也希望曾经帮他创造出过鼎盛局面的蔡京,能出仕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所以赵佶给蔡京写下了一份手诏:「朕执权乘要,以正主道,赋事图功,责在大臣。比年以来,任非其人,政失厥中,明发憷惕。念我烈考之谟训,修革蛊弊,庶几持循,肆命近弼,置司讲议。太师致仕蔡京辅朕初,载诞着
硕,肤属闵劳,以官职之事,即安里闾宪,其言行尚有赖焉。《书》不云乎:‘询兹黄朆,则罔所愆。,京可兼领讲议司,听就私第裁处,仍免签书,母致勤劳,以称朕贵老贪贤之美。」
就这样,蔡京官复原职,第四次担任赵宋王朝的宰相,又一次登上了赵宋王朝的政治舞台。
蔡京第一次担任宰相时,蔡京五十六岁,赵佶二十一岁。
当时,赵宋王朝正面临着王安石变法留下来的烂摊子,新党和旧党因为要不要继续变法斗得不可开交,可以说两派当时差点没把赵宋王朝给斗没了。
那时的赵佶,刚刚执政不久,很想有一番作为。
于是,赵佶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他父兄所走的改革之路,并选择了当时呼声最高的改革派蔡京作为宰相。
蔡京对赵佶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决心尽死以报。
所以,蔡京上台了之后,便迅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崇宁变法热潮,赵宋王朝的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
可蔡京的政治作风强硬,有时候甚至显得咄咄逼人。
这让赵佶感到很不舒服。
赵佶开始怀疑蔡京有专权的倾向。
对于蔡京的强势,一些大臣也感到不满,但苦于找不到攻击蔡京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