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学者奖励计划,其中适合杜恪申请的,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简称青年长江、青长;基金委推出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简称优青;中科院联合地方教委推出的,卓越青年科学家,简称卓青。此外还有青年千人、青年拔尖等等。
“你现在欠缺的是学历,我听陈旸说,你要提前申请硕士毕业,然后跟着他读博是吧?”潘校长说道,“说实话我是不建议你跳过两段研究生经历的,因为我跟你聊天,发现你在物理学很多方面基础都不扎实,属于很偏的偏才,就偏到电子流理论去了。”
“这个……”杜恪汗颜,他一介本科毕业生,能有啥基础,为了写出电子流理论的论文,可以说恶补了多少凝聚态物理的知识。
如果不是独立完成电子流理论的推导,可以说别人都不一定会相信,这样的理论这样的论文,会是他写的。
因为实在是有点说不通,杜恪的积累太少。
唯一的解释就是——天才。
天才总是与众不同的,可以跃过普通人所需要的积累阶段,直接引领科学浪潮。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种色彩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具有非凡的一面,可以说很多科研成果的发现发明,都是天才们智慧火花的闪烁,而不是依靠勤勤恳恳就能做出来的。
灵光一闪,远比勤奋汗水重要一百倍。
“我还是想尽快毕业,潘校长,说实话,我对读书没有什么兴趣。”杜恪实话实说,获得心灵战甲,拥有奇幻世界做背景之后,他是真的不想再像普通人一样按部就班学习工作,大好人生可不能浪费在课堂上、实验室里。
“随便你,等你研究中知识匮乏,你就知道主动去索取知识了。”
……
时光荏苒。
2月眨眼翻篇到3月,电子流实验室出产的论文越来越多,严嗣同完成了第二篇P.R.B,陶勋那边也完成了一篇P.R.B,其他一些博士硕士研究生,也纷纷在国内SCI期刊,尤其是《化学物理学报》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可以说实验室的论文,处于井喷状态。
不过,杜恪的第九篇论文,却迟迟没有动笔。
不是他不努力,而是最近比较忙,忙着应酬,忙着跟随潘校长四处拜访。不得不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如果没有加入夏科大,或许随着论文一步一步炒热,他依然可以获得大量关注,但远不如现在,直接就登堂入室了。有夏科大帮忙宣传,电子流理论已经成为目前热门研究对象。
“小杜,累了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