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包治国”
“大人,这是我犬子,跟着我后面读书。”
“好好,來帮忙。”年轻人高兴地喊道。包治国一拱身去帮忙了。
```````````````````
“姓名,小妹妹。“
“我叫包小妹,我会三字经。”小妹认真地说道。
“好好,想读书吗?”
“想。”小妹认真地回答道。
`````````````````````````````````````````
年轻人登记然后开出几个条子干练地说道:“包家大哥,凭此条子您去三明陶瓷厂子弟国小报道,那里缺国文老师。嫂子去三明福记纺织厂报道做纺纱工;治国、治邦上过12年私塾先去福州越字军政工学校报道,安家上过8年私塾去三明中级学堂学习,安民、小妹妹跟随包家大哥到国小读书,只是中级学堂学费一年3圆,国小一年2圆。大哥,您看这样安排如何?”
包守贞一楞。“还不谢过大人,你家这安排可是独一份啊!谁家有这么好的安排。”二婶兴奋地说道。全家安置工作,那是很少的,有些一家就一两个安置工作,而且还是去工程军修路。
“谢过大人。”包守贞一听全家有了差事激动地说道。
“不要谢我,我也是对着规定來,越字军缺读书人,包家一家的条件都能对上,我看治国、治邦字写的不错,有功底,要是条件够不上,我也只好让大家去修路,呵呵!”年轻人说道,“好了,包家大哥,麻烦你们再帮会,明天就起程先去三明,过几天就凭条子报道去吧!”
包守贞刚要下跪。“这里不兴跪。”二婶婶笑呵呵的提醒着,自己的侄子过來就安排了好职位,一月4圆的职位啊!就连孙子也安排了,政工学校读三个月出來不是进军队当文化员就是去衙门里当差。这是包家积的阴德啊!
“下一位。”年轻人喊道。随着读书人的加入,登记处的队伍越來越大,登记的速度也快了很多。很多难民登记后马上按着条子投亲靠友,沒有亲友的就直接在陈家寨,这里刚收复大片土地荒芜着需要开垦,冬季补种小麦还來得及。
包家无疑是幸运的,全家到了福建,很多人是妻离子散,沒走到福建就饿死或者到了福建也因为沒读过书去参加修路与进工厂做些苦力活。
不断有流民來到越字军地盘,去了福建能吃饱穿暖成了华夏大地百姓口中的口号,流民潮也越來越大,幸好收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