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间。
朱棣带着好奇的神情问道:
“瞻基,倘若让你挑选,你选何人?”
朱瞻基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自然是爷爷您!永乐大帝的威名,如雷贯耳。”
“五征漠北、平定安南,编纂《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迁都北京。”
“您的丰功伟绩,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话音未落,朱高炽立刻将目光转向朱瞻基。
好小子,这么会拍马屁。
接着他又转头看向朱棣,果然是一脸心花怒放的表情。
朱棣此时一脸得意又有些克制的表情,继续问道:
“那其余七人呢?”
朱瞻基脱口而出:
“诸葛亮!”
朱棣轻轻应了一声,有些感慨道:
“还真是流水的帝王,铁打的诸葛亮。”
若是他自己要选择八位祖宗,助力他开创盛世,诸葛亮亦是他心中的首选。
诸葛亮理财有道。
若是有诸葛亮,他出征漠北,可谓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毫无后顾之忧。
想到这里,朱棣有些不满的瞥了一眼朱高炽。
不像他的好大儿,每次要点钱都抠抠搜搜的。
此时,朱瞻基再度开口:
“孙儿自知寿命有限,若是有诸葛亮在,孙儿的儿子朱祁镇,或许就不会被后人戏称为“大明战神”。”
此话一出,朱家三代人都沉默了。
如此看来,朱氏皇族确实无比需要诸葛亮这样的托孤重臣。
朱瞻基继续说道:
“孙儿还想要华佗、张仲景、孙思邈三位神医。”
“咱们朱家人都短命,希望这些神医能给咱们家续续命。”
毫无疑问,朱家三代人又沉默了。
朱氏短命,到底是后人所说的朱家基因不行。
还是大明的太医医术不精?
朱棣长叹一声。
“你继续说吧。”
朱瞻基顿了顿,继续说道:
“唐太宗李世民、秦始皇嬴政,有他们在,大明定能张弛有度,国泰民安。”
朱瞻基思考一番之后,接着说道:
“至于最后一人,孙儿想选后世那位四渡赤水之战的指挥员。”
闻言,朱棣眼前一亮,连连点头,赞不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