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开着水滴形状、没有轮子的汽车来接他们。这种汽车跑起来就像在地面上飘行,所以又叫飘行车。乘飘行车非常安全,它安有自动避撞和自动紧急刹车装置。
这就是八十年代关于汽车的设计畅想,已经有自动驾驶的初始模型。
《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发表了后来被看作是“中国科幻重文学流派的代表作”——《珊湖岛上的死光》,后面在1980年被拍成电影,成为1949年以后国内的第一部科幻电影。
唐军听着身边的编辑的讨论,也没有想到会有编辑居然说林有成写的并不是科幻文学。
“我觉得林有成写得这部《触不到的恋人》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科幻文学。”
很显然,在一些科幻爱好者眼中,林有成这部《触不到的恋人》科幻部分太过薄弱,甚至可以说只是借了科幻的一个壳子,写了现代真实的爱情故事,完全不同于之前《时间旅行者的妻子》里面那个关于时间旅行的科幻设定。
“怎么不是科幻,那个信箱可以传递两个不同时空的物件,这就是科幻的设定。”
“是啊,这部《触不到的恋人》明明就是科幻爱情啊!”
“那些杂志评论都是说这是继《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之后,林有成又一科幻爱情。”
“我认为这就是相当精彩的科幻爱情,关于两个时空的通过一个特殊的信箱写信交流就是科幻。”
唐军想了一下,不禁说道:“我们科幻文学界其实并不应该去讨论《触不到的恋人》这是不是科幻文学,因为这是科学界对我们的批评。”
这话一出,瞬间就让其他编辑的神色都变了。
因为他们都知道,在科幻井喷式发展之时,就有过“科文之争”。因为有科幻作品逐渐开始摆脱“科普”的桎梏,更多着墨于“幻想”,这招致了科学界的不满,受到来自科学工作者、科普编辑等人的批评。科学界普遍认为科幻只是“幻想”而非“科学”。
要知道在1979-1983年间,类似的争议从未停止,且已不再止步于讨论科幻的内容是否符合科学,而是上升到精神文化领域,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此后,科幻作家们封笔的封笔、转行的转行,整个八十年代后半期几乎没有出现质量上乘的科幻。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戛然而止,直到90年代中期才逐渐恢复元气。科幻刊物也纷纷“关停并转”,仅剩《科学文艺》,也就是后面的《科幻世界》坚持下来,最终成为国内科幻文学的一块金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