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刘辩考的内容并不算难。毕竟他要选出的,是最底层的乡里官吏。
他所针对的,主要是不学无术的官宦子弟,以及能干出“孝经退敌”这种事的清谈之辈。
但等到考试完成,虽然考卷还没批改完,但刘辩已经通过荀彧了解了大概情况。
刘辩还是低估了太学生们的进步之心。
哪怕拿出来的只是最底层的乡里官吏,竟也吸引了许多通了两经以上的太学生的加入。
这些人中固然有死读书之辈,却也不乏能做到学以致用的人才。
就算他们中有人是奔着太子的名头来的,刘辩也愿意当他们是热血使然。
然后刘辩就有了一个幸福的烦恼,他原本还想着选出来的人会不够填坑,打算宁缺毋滥。
结果现在发现……坑位太少了。
太学生们愿意进步,刘辩当然要支持啊!
他遥望北方,关羽就在那个方向。
河内郡。
对于关羽的到来,百姓们困于乡里之间,消息闭塞,但那些曾对百姓敲骨吸髓的官吏们就不同了。
关羽大张旗鼓地来,他们不是不清楚,关羽在来之前在雒阳干了什么事,他们也早已听说。
这些乡里小吏们多是豪强出身,担任着那些阀阅豪族子弟们看不上的官职。
他们能怎么办?
反抗是不可能反抗的。
不反抗就算罪被查实了,也只是一家倒霉而已。一旦有谋逆之举,少则一族多则三族。
况且,他们也没有能力反抗。
族人不会支持他们,真正在郡县中众望所归的豪族也不会支持他们。这些传承已久的大家族子弟自有合法的官僚体系可用,不会采用他们那般拙劣的手段。
就算是同僚,有人罪重,有人罪轻,廉洁的虽少但也不是没有。
在儒学高度发展的现在,并不缺乏愿意恪守道德之人。
罪轻的希望消除罪过,廉洁的更是喜闻乐见。
所以,罪孽深重之辈除了祈盼罪行不被发现外,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了。
等待盼望着关羽尽快走向阳球、王吉的结局。
王吉是故中常侍王甫的养子,晓达政事,能断察疑狱,发起奸伏,多出众议。为沛相五年,以法杀万余人,没人敢反抗。后来王吉因朝堂斗争死于阳球之手,而阳球亦步了王吉的后尘。
只是这些怀着不现实期盼的人并不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