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无人耕种的土地,还有最近从那些盐商铁商身上划拉回了不少公田,正好都可以用于假民公田和屯田,安置不少失去土地的流氓与灾民,何乐而不为?
心中想着这些,刘彻止住笑意,又开口问道:
“刘据与司马迁方才提出赈灾、兴农、抗旱三策,赈灾自然不必多说,但兴农与抗旱却并非亦是,非专门人才不能办成,诸位可有合适的人举荐?”
“……”
百官闻言议论了一番,却并无一人主动上前举荐。
兴农之事此前都是由大司农负责的,若说有什么农业人才,那也只有大司农才知道,这得问桑弘羊和农监丞。
他们举荐不出不出合适的人选来,旁人自然也无从举荐。
而抗旱之事,无非就是求雨呗。
这种事通常由太常负责,有时候也会召方士前来协助。
但经过上回刘彻亲自在太液池“焚书溺方”之后,哪还有几个人敢轻易露头,甚至就连太常有些人都心惊胆战,若是求不来雨岂不是命都没了?
刘彻见状也并未为难他们,只是继续说道:
“桑弘羊,你回去之后在农监官员中替朕搜寻一些精通农事的人才,尽快给朕报上来。”
“那就先求雨吧,此事便交给太常了。”
“这次求雨祭祀需办的隆重一些,务必上达天听……”
“……”
刘据原本已经不打算再说话了,听到这里,终于还是没沉住气,再次起身道:
“父皇,求雨的事倒可以先不急,儿臣知道一个精通农事的人才,必定可以担负兴农重任,亦可减轻部分旱灾的影响。”
“说来听听。”
“此人名为赵过。”
“赵过?”
刘彻显然从未听过这个人的名字,继续问道,
“此人是何方士人,如今官拜何职,又身在何处?”
“这……”
刘据一怔。
这些他都不知道,史书中也没有关于此类消息的记载。
他只知道赵过在刘彻下了《轮台诏》之后,才忽然被任命为搜粟都尉,随后推行了代田法、耦犁、三脚耧车等政策和先进农具,是造福了天朝后世两千年的农学大家。
可以说后来昭帝宣帝两朝能够快速令国家恢复强盛,赵过的这些功绩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
称之为大汉袁老也丝毫不为过。
可惜人们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